成语

风暖日丽

解释:丽:美丽。风恬日暖,轻风柔和,阳光灿烂。形容天气晴朗暖和。
来源:茅盾《香市》:“因为从‘清明’到‘谷雨’这二十天内,风暖日丽,正是‘行乐’的时令。”

严气正性

解释:气:脾气;性:性格。性格刚直,毫不苟且。
来源:《后汉书・孔融传论》:“夫严气正性,覆折而已。”

结缨伏剑

解释:结缨:系上帽带;伏剑:拔剑自刎。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。
来源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十五年》:“子路曰:‘君子死,冠不免。’结缨而死。”

跋前踬后

解释: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来源:唐・韩愈《昌黎集・进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
含血吮疮

解释:吮:用口吸。用嘴吸出病人疮里的脓血。比喻将领十分关心爱护士卒。
来源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卒有病疽者,起为吮之。”

春光漏泄

解释:柳枝泛绿,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。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。
来源:唐・杜甫《腊日》:“侵陵雪色还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条。”

必躬必亲

解释: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。
来源:《诗经・小雅・节南山》:“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”后转为“必躬必亲”。

尧雨舜风

解释:尧、舜: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。传说尧、舜行德政,像春风夏雨一样,沐浴着百姓,使百姓受到恩泽。比喻太平盛世。
来源:《普庵录》卷一:金枝玉叶镇芬芳,尧雨舜风常普济。

滂沱大雨

解释:滂沱:大雨的样子。形容雨下得很大。
来源:《诗经・小雅・渐渐之石》:“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。”

不遑宁处

解释:遑:闲暇。没有闲暇的时候。
来源:《晋书・桓温传》:“故荷戈驱驰,不遑宁处,前后表陈,于今历年矣。”

接应不暇

解释:暇:空闲。指美景繁多,来不及观赏。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,应付不过来。
来源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5回:“普席又要吃酒,未免令人接应不暇了。”

回肠荡气

解释:荡:动摇。使肝肠回旋;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;耐人寻味。
来源:清・龚自珍《夜坐》:“功高拜将成仙外,才尽回肠荡气中。”

民心不一

解释:老百姓思想不一致。
来源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七年》:晋侯谓伯瑕曰:‘吾所问日食从矣,可常乎?’对曰:‘不可,六物不同,民心不一。’

暮雨朝云

解释:战国楚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曰:‘妾,巫山之女也,为高唐之客。闻君游高唐,原荐枕席。’王因幸之。去而辞曰:‘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’”后以“<em>暮雨朝云</em>”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。
来源:战国・楚・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
积非成是

解释:非:谬误;是:正确的东西。长期形成的谬误;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。
来源:清・戴震《孟子字义疏证・原善序》:“治经之士,莫能综贯,习所见闻,积非成是,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