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蹇秀才赴临洮

高适唐朝23

原文

怅望日千里,如何今二毛。
怅望一日千里,如今头上有了白发。
犹思阳谷去,莫厌陇山高。
还想奔赴阳谷,不嫌陇山山高。
倚马见雄笔,随身唯宝刀。
倚马可见纸笔,随身只带宝刀。
点击展示全部∨

注释

临洮:即临洮郡,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。当时已成为边境重镇,属陇右节度使管辖。 二毛:头发黑白相间,俗称花白头发。 阳谷:地名,在今甘肃淳化北。 倚马:指倚马可待的敏捷才思。雄笔:犹雄文。 勋业:功业。

赏析

  这是一首送别诗。诗为蹇秀才送别,实则可见高适立功边塞之心。在诗中,高适鼓励蹇秀才勇往直前,全诗没有流露出一点离愁别绪。   此诗前两句描绘蹇秀才不得志之状:本想建功立业,谁料功业未就却两鬓斑白,是以“怅望”。次二句写蹇秀オ失意之下的选择:投笔从戎远赴边塞,阳谷与陇山是前往西北的必经之地,既然选择了去边塞,就不要害怕长途跋涉的辛苦,勉励之意明显。五、六句赞美蹇秀才的文才武略:文能倚马千言,武可宝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高适

高适 (唐朝)

高适(700年—765年),汉族。字达夫、仲武,景县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睢阳(今河南商丘)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世称高常侍。少孤贫,爱交游,有游侠之风,并以建功立业自期。20岁西游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功名未就而返。开元20年去蓟北,体验了边塞生活。后漫游梁、宋(今河南开封、商丘)。天宝三载,与李白、杜甫、岑参同游梁园(今河南商丘),结下亲密友谊,成为文坛佳话。天宝八载(749年),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,50岁应举中第,授封丘尉。十一载,因不忍“鞭挞黎庶”和不甘“拜迎官长”而辞官,又一次到长安。次年入陇右、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,为掌书记。安史之乱后,曾任淮南节度使、彭州刺史、蜀州刺史、剑南节度使等职,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,世称“高常侍”。永泰元年(765年)卒,终年65岁,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有《高常侍集》等传世,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、李白、杜甫、何景明、李梦阳而立。后人又把高适、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和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