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玉案·送伯固归吴中

苏轼宋朝31

原文

三年枕上吴中路。
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。
遣黄耳、随君去。
我送只传信的黄犬,随你返回故土。
若到松江呼小渡。
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。
莫惊鸥鹭,四桥尽是,老子经行处。
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。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,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。
辋川图上看春暮。
我曾像王维描绘《辋川图》那样,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。
点击展示全部∨

注释

①伯固:苏轼诗友苏坚,字伯固,随苏轼在杭州三年。 ②黄犬:狗名。 据《晋书·陆机传》载,陆机有犬名黄耳,陆机在洛阳时,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,黄耳不但送到松江陆机家中,还带回了回信。 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。 ③《辋川图》: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《辋川图》。 ④小蛮:歌妓名。 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。

赏析

  这是首送人之作,作于公元1092年(元祐七年)。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。用"黄犬"这一典故,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。"呼小渡"数句细节传神,虚中寓实,给对方一种"伴你同行"的亲切感。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,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。就伯固之"归",抒说自己之"归计"。在众多的送别词中,苏轼的这首《青玉案》可谓别具一格。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,一方面自己还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苏轼

苏轼 (宋朝)
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