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驿台

白居易唐朝23

原文

靖安宅里当窗柳,望驿台前扑地花。(扑地花 一作:铺地花) 两处春光同日尽,居人思客客思家。

注释

望驿台:在今四川广元。驿: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、换马的地方。 当窗柳:意即怀人。唐人风俗,爱折柳以赠行人,因柳而思游子。 扑地:遍地。 春光:一作“春风”。 居人:家中的人。诗中指元稹的妻子。客:出门在外的人。指元稹。

赏析

 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。首句“靖安宅里当窗柳”,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,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,诗人写元稹的住宅,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。“当窗柳”意即怀人。唐人风俗,爱折柳以赠行人,因柳而思游子,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,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。这诗句里,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、凝眸念远的情景,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。   次句“望驿台前扑地花”是写元稹。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,春意阑珊,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白居易

白居易 (唐朝)
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葬于香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