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言五首

白居易唐朝42

原文

放言五首(并序)元九在江陵时,有放言长句诗五首,韵高而体律,意古而词新。
元稹在江陵的时候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长句诗,这些诗的韵脚高古,体式合律,意境古朴而语言新颖。
予每咏之,甚觉有味,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。
我每次吟诵这些诗,都觉得很有韵味,即使是那些写诗造诣很深的前辈们,也没有写过这样的作品。
唯李颀有云:“济水自清河自浊,周公大圣接舆狂”,斯句近之矣。
只有李颀的“济水自清河自浊,周公大圣接舆狂”这两句诗,与元稹的《放言》有些相近。
予出佐浔阳,未届所任,舟中多暇,江上独吟,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。
我离开京城到浔阳去辅佐太守,还没有到达任职的地方,在船上有很多空闲的时间,我就一个人在江边吟诵,于是创作了五篇诗来延续元稹《放言》的意旨。
其一
其一
点击展示全部∨

注释

【其一】 1.放言:意即无所顾忌,畅所欲言。 2.元九:即元稹,"九"是其排行。他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。 3.长句诗:指七言诗,相对五言诗而言;五言为短句。 4.李颀:唐代诗人,开元十三年进士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 5.予:我。出佐浔阳:被贬出京,到江州去做司马,辅助治事。浔阳:指江州。隋设九江郡,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。 6.未届所
点击展示全部∨

赏析

  【其一】第一首诗,放言政治上的辨伪──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。"朝真暮伪何人辨,古往今来底事无。"底事,何事,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。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:"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,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,古往今来,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?可有谁预先识破呢?"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:作伪者古今皆有,人莫能辨。"但爱臧生能诈圣,可知宁子解佯愚。"颔联两句都是用典。臧生,即春秋时的臧武仲,当时的人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白居易

白居易 (唐朝)
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葬于香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