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遇乐·明月如霜

苏轼宋朝30

原文

彭城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。
我在徐州任知州,夜晚宿在燕子楼,梦中梦到了盼盼,因此作了这首词。
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
明月如霜般洁白,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,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。
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,寂寞无人见。
弯弯的水渠中,鱼儿跳出水面,圆圆的荷叶上,露珠随风落下,但夜深人静,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。
紞如三鼓,铿然一叶,黯黯梦云惊断。
三更鼓声,声声响彻夜空,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,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。
夜茫茫,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
夜色茫茫,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,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。
点击展示全部∨

注释

⑴彭城:今江苏徐州。燕子楼:唐徐州尚书张建封(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)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。 ⑵紞如:击鼓声。 ⑶铿然:清越的音响。 ⑷梦云:夜梦神女朝云。云,喻盼盼。典出宋玉《高唐赋》楚王梦见神女:"朝为行云,暮为行雨"。惊断:惊醒。 ⑸心眼:心愿。 ⑹黄楼:徐州东门上的大楼,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。

赏析

  主要苏轼《永遇乐》是一首清丽脱俗的词,此词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。词中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,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,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"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"之理。内容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。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,各以霜、水分喻月、风,并小结以"清景无限",赏爱之心已溢于言外。首句写月色明亮,皎洁如霜;秋风和畅,清凉如水,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。"清景无限"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苏轼

苏轼 (宋朝)
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