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

韩偓唐朝23

原文

辛夷才谢小桃发,蹋青过后寒食前。 四时最好是三月,一去不回唯少年。 吴国地遥江接海,汉陵魂断草连天。 新愁旧恨真无奈,须就邻家瓮底眠。

注释

辛夷:一种香草。 谢:凋谢。 发:开发。 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,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(一说前两天)。 汉陵:汉陵,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,在陕西咸阳北原(亦称五陵原)。 瓮:酒瓮。

赏析

  韩偓的七言律诗《三月》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,盛景不再的感慨,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。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。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,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,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,身处这种时代,面对危乱的时局,却只能无奈叹息,这首《三月》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,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,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,无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韩偓

韩偓 (唐朝)

韩偓(公元842年~公元923年)。中国唐代诗人。乳名冬郎,字致光,号致尧,晚年又号玉山樵人。陕西万年县(今樊川)人。自幼聪明好学,10岁时,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称赞其诗是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龙纪元年(889年),韩偓中进士,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,后入朝历任左拾遗、左谏议大夫、度支副使、翰林学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