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上听吹笛

高适唐朝24

原文

雪净胡天牧马还,月明羌笛戍楼间。 借问梅花何处落,风吹一夜满关山。

注释

塞上:指凉州(今甘肃武威)一带边塞。此诗题一作《塞上闻笛》,又作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》。 雪净:冰雪消融。 胡天:指西北边塞地区。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。 牧马:放马。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。牧马还:牧马归来。一说指敌人被击退。 羌(qiāng)笛:羌族管乐器。 戍楼:报警的烽火楼。 梅花何处落:此句一语双关,既指想象中的梅花,又指笛曲《梅花落》。《梅花落》属于汉乐府横吹曲,善述离情,这里将曲调
点击展示全部∨

赏析

  汪中《述学·内篇》说诗文里数目字有"实数"和"虚数"之分,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"实色"与"虚色"之分。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"虚景"与"实景"之分,他用明快、秀丽的基调,丰富奇妙的想象,实现了诗、画、音乐的完美结合,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,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。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,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,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,在荒漠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高适

高适 (唐朝)

高适(700年—765年),汉族。字达夫、仲武,景县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睢阳(今河南商丘)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世称高常侍。少孤贫,爱交游,有游侠之风,并以建功立业自期。20岁西游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功名未就而返。开元20年去蓟北,体验了边塞生活。后漫游梁、宋(今河南开封、商丘)。天宝三载,与李白、杜甫、岑参同游梁园(今河南商丘),结下亲密友谊,成为文坛佳话。天宝八载(749年),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,50岁应举中第,授封丘尉。十一载,因不忍“鞭挞黎庶”和不甘“拜迎官长”而辞官,又一次到长安。次年入陇右、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,为掌书记。安史之乱后,曾任淮南节度使、彭州刺史、蜀州刺史、剑南节度使等职,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,世称“高常侍”。永泰元年(765年)卒,终年65岁,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有《高常侍集》等传世,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、李白、杜甫、何景明、李梦阳而立。后人又把高适、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和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