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暴见孟子

孟子及其弟子先秦51

原文

  庄暴见孟子,曰:"暴见于王,王语暴以好乐,暴未有以对也。"
  庄暴进见孟子,说:"我被大王召见,大王告诉我(他)喜好音乐的事,我没有话应答。"
  曰:"好乐何如?"
  接着问道:"喜好音乐怎么样啊?"
  孟子曰:"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!"
  孟子说,"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,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!"
  他日,见于王曰:"王尝语庄子以好乐,有诸?"
  几天后,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:"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,有这回事吗?"
  王变乎色,曰:"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耳。"
  齐王脸色一变,不好意思地说:"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,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。"
点击展示全部∨

注释

庄暴:人名,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。 见于王: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。 乐:《说文》:五声八音总名。《易》 曰:雷出地奋豫,先王以作乐崇德。《礼记乐记》: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。可见,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。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,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。 庶几:差不多。朱熹《集注》 云:近辞也,言近于。,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,有希望了。 变乎色:改变了脸色。朱熹《集注》 云:变色者
点击展示全部∨

赏析

  孟子长于言辞,在辩论中经常设譬,以小喻大,逻辑性很强,有极强的说服力;其文气势磅礴,笔带锋芒,又富于鼓动性,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。文章由叙入议,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:“好乐何如”,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“与民同乐”。文章围绕着“音乐”这一话题,阐明不“与民同乐”就会失去民心,而“与民同乐”就会得到民心、统一天下的“王道”思想。   这篇对话体议论文,通过孟
点击展示全部∨

作者介绍

孟子及其弟子

孟子及其弟子 (先秦)

孟子(约公元前372年—公元前289年),名轲,字子舆 ,邹国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。战国时期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是孔子之后、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 孟子宣扬“仁政”,最早提出“民贵君轻”思想,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“道统”的人物,元朝追封为“亚圣”。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《孟子》一书。其中《鱼我所欲也》、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、《寡人之于国也》和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。